燕窝行业现状分析
从第一个吃燕窝的郑和开始,燕窝在华人的历史里已经有600年之久了。然而,作为珍稀滋补品,一直以来燕窝都是显赫的皇亲国戚、贵族富豪之御用珍品。对平头百姓来说,燕窝似乎被蒙上了厚厚的面纱,神秘而高不可攀。直到20世纪90年代,燕窝才做为商品流通于国内市场,由于价格贵比黄金,也只有极小部分的有钱人才能消费,普通百姓对燕窝仍然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。
90年代中期,燕窝产业也曾经发展得如火如荼,虽说名不符其不实。众多追求暴利的无德商家,用极少的燕窝原料甚至用其它食品原料假冒的燕窝瓶装制品,大量充斥于市场。利用“燕窝”的噱头,欺骗了众多对燕窝还不甚了解的消费者,热火朝天的“燕窝”进入寻常百姓家之闹剧终于在媒体的揭密与曝光后落下了帷幕。
心有余悸的消费者,在媒体的报道中猛然醒悟了。“燕窝产量极少”、“燕窝都是假的”等等负面信息更是在人们的心里植下了根。“燕窝”进入百姓人家,仍然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。无德商家们黯然退出了燕窝大战的舞台,燕窝市场开始沉寂了。直到21世纪初,燕窝原料——原盏燕窝才开始重回市场,整个行业逐渐复苏,却由于信任危机仍然存在,行业进展相当缓慢,成了冷门行业,多少有点顾影自怜。
随着燕窝产量的逐年增加,导致燕窝价格的逐步下滑,而人们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,燕窝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步履正在迈进。更重要的是,消费者对燕窝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,燕窝市场也慢慢地热了起来,和大多数行业一样,燕窝行业一旦被认为有利可图,介入的商家必定蜂涌而至,群起效仿。燕窝行业的复苏,使得众多燕窝品牌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,尽管各品牌之间缺乏差异,个性全无,模式相似、风格相近、定位雷同、甚至连广告语也逃脱不了模仿的紧箍咒,仍然前赴后继。由于大多经营燕窝的商家缺乏对市场的正确认识,缺乏对消费者的深度了解,专业程度普遍偏低,仅靠模仿抢夺现有的市场份额。最终结果可想而知,倒下了一大片。值得庆幸的是,暴风雨洗礼后的燕窝市场,逐渐展露了健康的新形象。
尽管燕窝市场开始进入了行业自律的健康发展阶段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对燕窝的了解深刻了许多。但是,燕窝市场前景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,行业信任危机仍然存在,传统的燕窝消费观念根深蒂固,而千篇一律的市场操作模式,对整个行业的深度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,各燕窝业投资者仍然只能在旧有市场争份额,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了燕窝品质的下降,甚至以假冒真,这些因素必将引来新一轮的信任危机。尽管经过行业自律式的洗礼,燕窝市场展露出令人兴奋的景象。但就消费者层面来说,尤其是燕窝的潜在消费群体,仍然有不少固有疑虑无法完全消除。
混乱的价格与良莠不齐的品质
随着燕窝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,燕窝价格透明度的上升,不少不法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推出低价燕窝,价格低至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,丝巢的市场调查人员曾经在广州的某条燕窝街了解到,燕窝价格最低可以至7元/克,事实上,即便到最大的燕窝原料输出国——印尼,也远远无法拿到这种优惠的价格,若是入境后加上关税、增值税,价格就要高出好几倍。表面上看来,此类低价燕窝和真燕窝还十分相似,甚至比真燕窝的色泽要漂亮,盏形也好看的多,不了解真相的人难以一探究竟,以至被蒙骗上当。那些低价燕窝的“奥秘”到底在哪?难道果真有商家愿意赔本赚吆喝吗?
基于丝巢燕窝低毛利的经营策略,丝巢的产品定价在市场上是属于合情合理也具有绝对竞争力的,仅以纯燕窝来说,价格要比丝巢产品低的燕窝经营商家可谓凤毛麟角。其实,消费者购买燕窝前,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,在原料产品里,由于透明度高,一分钱一分货是永恒的真理。那么,那些商家是如何得以低价销售燕窝呢?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“诀窍”。
1、 涂胶,这是低价燕窝经营商家采取的最主要的手段,假设一盏6克重的燕窝,涂上一层胶,大致可以增重至8克,甚至更多;2、 加湿,这是低价燕窝经营商家采取的另一手段,一盏原本只有8克重的燕窝,如果在行业公约标准的基础上再加湿20%,就可以达到10克重;3、 粘燕碎,这也是低价燕窝经营商家常用的手段,把价格低的燕碎或者燕丝用胶水粘在燕窝盏的内壁,最多的一盏燕窝可以粘到3克之多,更有甚者,有些商家根本不用真燕碎、真燕丝,而是用其它材料制成的假燕碎、假燕丝粘在燕窝内壁里以次充好。低价燕窝经营商家,通过此类手段,达到了燕窝成本大幅降低,通常要比正规经营商家的成本低50%以上,低价的奥秘就不言而喻了。由于有了后期的加工,加工出来的燕窝相对色泽纯白,盏形也漂亮。但是,有过经验的燕窝消费者,就大致会知道,低价燕窝的几个特点:湿度高、色泽不是天然乳白而是纯白色、有点粘、燕壁的增添物过多。
燕窝消费的障碍分析
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说,任何商品的市场性成必须具备三大因素:人口+购买力+购买欲望。一个好的商品市场当然也必须具备这三个良好条件:人口基数大,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力强,而且对该商品的消费欲望又高。燕窝属于高端消费品,对市场所在地的高消费力要求较高。
从中国市场的高消费能力来看,很多国家与地区都望尘莫及。各类奢侈品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火热程度是很好的体现。中国近几年成长起来的4000万中产阶级,支撑着强盛的购买力。其次,我国东南沿海的人口基数高达4亿之多,经济发达程度高、购买力旺盛;但是,燕窝的消费却一直不温不火,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燕窝在大多数市场上受到冷遇,从市场构成的三大因素分析来看,主要是购买欲望的低下。而再细致深入分析,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燕窝市场购买欲望低落呢?关键原因还是消费者对燕窝的认识度低,甚至对燕窝的认识存在诸多疑虑及根深蒂固的“心结”。
为了彻底了解消费者对燕窝的认识度及存在的消费障碍,丝巢燕窝从06年2月底开始,历时三个月,开展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。
调查结果显示,依然有总数高达40%以上的潜在消费者对燕窝在认识方面存在误区,依次是:
1、燕窝都是假的
2、燕窝价格很贵
3、燕窝没有养身功效
4、燕窝是人工养殖的
5、只有女性才吃燕窝
6、燕窝有替代品
以上调查结果说明,人们对燕窝的认识仍然存在诸多误区,需要燕窝经营业者携手努力,通过各种措施与渠道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燕窝知识。
screen.width-333)this.width=screen.width-333" height="381" src="upload/燕窝行业现状分析(3).jpg"/>
|